吉林省智慧农业,吉林省科技农业,吉林省精农云,吉林省佰强科技

中国农业“压舱石”稳得很

粮食生产,是经济发展、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。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表明,今年全国小麦主产省大多都是增产的,夏粮丰收已成定局!

timg.jpg

夏粮丰收的原因


夏粮首战告捷,也为全年粮食丰收奠定了基础,对于保供给、稳物价、惠民生、增信心具有重要意义。


1.农机装备向高端智能升级

过去手工割麦子,是“黄金铺地、老少弯腰”,一天下来累得要死。如今麦收是“只闻机器响、不见人奔忙”,农业机械化让“三夏”生产变得越来越高效、越来越从容。


还有更绝的,夏收夏种实现“无缝对接”:一边收小麦,一边麦秸抛撒还田,—边免耕播种夏玉米。这套“组合拳”一气呵成,令人眼花缭乱,还没等你回过神来,人家连收带种已经齐活了。


2.科技手段防控推进农业生产

科技手段在农业生产中,确实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。针对北方麦区局部冬春连旱,我国大力推进科学抗旱,有效减轻灾害影响。特别是黄淮和江淮麦区小麦病虫害防控及时,成效显著。


农业农村部种植业司司长潘文博介绍,今年小麦赤霉病防控面积3.2亿亩次、同比增加28%,发病面积1730多万亩、同比减少68%。


3.政策托底稳住种植面积

托底收购给粮农吃上定心丸。国家发改委公布,今年继续实施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,托底作用明显。目前,小麦市场价格基本稳定,保护了农民种粮积极性。今年夏粮面积达到4亿亩,与往年基本持平。


4.厚植粮食生产新优势

绿色生产,是夏粮生产的主基调。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张合成说,各地以绿色高质高效行动为抓手,大力推广小麦深耕深松、播后镇压等稳产增产技术,示范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。去年秋冬种小麦播后镇压面积同比增加630多万亩,深耕深松面积增加380多万亩。


5.气象条件总体有利

今年小麦生育期主产区大部光温水匹配较好,冬季冻害和初春“倒春寒”偏轻,播种、返青、拔节孕穗期都及时出现有效降水,专家讲“麦收八、十、三场雨”,农历去年八月、十月和今年三月都下了及时雨,利于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。

timg (1).jpg


夏粮结构优、质量升的原因

今年夏粮最大的特点,不仅是丰收增产,更重要的是结构调优、质量提升、方式转绿。


1.结构调优

结构调优就是最适宜种小麦的地区种得多、长得好。小麦主产区、优势区种植面积是增加的,地下水超采区等非优势区通过轮作休耕进一步调减小麦面积。江淮赤霉病高发区通过休耕和轮作调减冬小麦200多万亩,河北黑龙港地下水超采区和西南条锈病菌源区分别调减60多万亩。

2.质量提升

质量提升就是强筋弱筋等优质专用小麦增加。优质专用小麦比例达到33%,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。仅河南优质麦规模种植面积1200多万亩,比上年增加360万亩。

3.方式转绿

方式转绿就是大面积推广节水、节肥、节药等绿色生产技术。全国小麦播种药剂拌种、种子包衣等节药技术推广比例为87%,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。今年河北节水小麦品种统一供种面积530多万亩,全省节水小麦品种推广面积达到60%左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