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0多亿斤到13158亿斤
种粮大户李元智
曾经的收粮场景
如今的收粮场景
旱涝保收的背后
农田边整齐的沟渠
建造几口机井,灌溉一片农田,听上去简单,但背后却是这个农业大县与大自然抗争的漫长历程。刘明忠告诉记者,80年代,延津县的土地还是非常贫瘠的沙地和盐碱地,别提种出好粮食了,就是普通小麦也种不出多少。当地通过引黄工程,把黄河水引进农民的地里,慢慢地,延津县的土壤得到根本性改变。后来,国家大力进行土地开发、整理工作,又把延津县的坡地全部变成了平地,耕地面积越来越大。终于,这块曾经并不被人看好的地方变成了沃野平原。
正在建设的小型水利工程
一颗小麦的种子有多重要?
豫粮集团正在进行粮食收储
记者韩晓(中)采访李久勇(右)
郑麦368强筋小麦种植基地
中国粮食影响世界
2019年,在长沙举办的中非农业合作发展研讨会上,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献上了一段英文致辞。在致辞中,他表示自己正致力于研究超级杂交水稻,非常愿意帮助其它发展中国家解决粮食短缺问题。
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
新中国成立70年来,中国粮食产量实现质的飞跃。2018年,全国粮食总产量为13158亿斤,比1949年增长4.8倍,年均增长2.6%。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,我国粮食生产从追求产量转变为追求质量。2018年,全国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6.4亿,中国用不到世界9%的耕地养活了世界近20%人口,同时也为全球粮食安全、贫困治理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巨大贡献。